槲皮素、芦丁与大豆分离蛋白非共价作用机制及其功能性和消化性研究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抑菌等作用,但其溶解性差,消化率较低,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本文分析了槲皮素-大豆分离蛋白与芦丁-大豆分离蛋白复合物功能性(溶解性、乳化性、凝胶性)和消化性的变化,并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研究互作机理,解析了其荧光淬灭类型、结合位点数以及热力学参数。结果发现两种黄酮均可提高SPI的功能性质,随着槲皮素(除添加量8%外)和芦丁添加量的增加,分别呈现对SPI凝胶性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及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槲皮素与芦丁添加量分别为8%时,SPI凝胶强度可分别提高23.23%及187.18%;随着槲皮素和芦丁添加量的增加,SPI的EAI和ESI分别呈现先增加后趋于平缓的趋势及先增加后略有下降的趋势,槲皮素与芦丁添加量分别为6%和4%时,SPI乳化活性可分别提高20.84%及26.17%;随着槲皮素和芦丁添加量的增加,SPI溶解性分别呈现先增加后趋于平缓的趋势及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槲皮素与芦丁添加量分别为4%和6%时,SPI溶解性可提高10.06%和19.27%。此外槲皮素、芦丁分别与SPI相互作用后还可提高蛋白的生物利用度,进一步研究两种黄酮多酚与SPI互作机制表明,两种互作复合物的荧光光谱均发生蓝移现象,槲皮素、芦丁与SPI自发结合,并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方式作用,其中槲皮素、芦丁与SPI互作机制分别为动态淬灭及静态淬灭。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赵钜阳 ,袁惠萍,孙昕萌,金聪.槲皮素、芦丁与大豆分离蛋白非共价作用机制及其功能性和消化性研究[J].科研仪器案例成果数据库,2023,(0).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4-09-24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