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的软枣猕猴桃四种不同部位差异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作者: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由于植物不同部位在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上均具有显著差异,如何研究这些差异进而对不同部位进行充分利用成为植物综合利用的难点和痛点。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技术的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定性能力和强大的结构表征能力,使其在天然产物、食品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本研究针对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AG)根、茎、叶、果实四种不同部位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和差异组分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自建质谱数据库、化合物质谱裂解规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四部位甲醇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从根、茎、叶和果实中分别鉴定出35、40、36及39种化合物。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根部主要含三萜类化合物;地上部分,尤其是叶中则含更多的黄酮类物质。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鉴定出软枣猕猴桃根、茎、叶、果实四种不同部位的17种差异化学组分。揭示了软枣猕猴桃不同部位的内在物质基础和不同部位的差异性成分,为软枣猕猴桃地下及地上不同部位的应用及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及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白璐*,侯宇飞.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的软枣猕猴桃四种不同部位差异化学成分分析方法[J].科研仪器案例成果数据库,2024,(0).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在线发布日期: 2024-12-20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