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究“英红 9 号”黄化突变种“黄玉”的生产适制性。 方法 通过广泛靶向的代谢组学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分析了“英红 9 号”和“黄玉”鲜叶和发酵叶中主要代谢产物的差异, 并测定二者间表观物质生化含量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 综合代谢物含量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黄玉”鲜叶中总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差值小于“英红 9 号”。“英红 9 号”中山奈酚-3-糖苷的含量更高, 而“黄玉”中山奈酚-3-葡萄糖苷与山奈酚-3-O-半乳糖苷的比值更高。 与“英红 9 号”鲜叶相比, “黄玉”中作为 β-胡萝卜素必要前体物质的玉米黄质和棕榈酸玉米黄质的含量显著较高。“黄玉”发酵叶中由于类胡萝卜素降解能够产生花果风味的物质如: α-法内烯、β-环柠檬醛、橙花叔醇和反式香叶基丙酮的含量均高于“英红 9 号”。结论 “黄玉”鲜叶中 β-葡萄糖苷酶和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的活性较高。这些代谢特征说明“黄玉”适合生产绿茶、白茶等发酵程度较低的茶。其高活性的酶有助于绿茶的香气和口感形成。相比之下, “英红 9 号”中的代谢物使其在发酵过程中产生更多的香气成分, 如橙油醇和香叶酰丙酮的增加, 表明它适合生产红茶。
张晓菊 , 杜悦阳 , 张凌云 *.基于代谢组学对“英红 9 号”及其黄化突变种“黄玉”的红茶生产适制性比较分析[J].科研仪器案例成果数据库,2024,(0).